电工电气网

当前位置:首页
>>
>>
正文

生姜价格高台跳水游资炒作或为祸首_dxb.120ask.com

生姜价格"高台跳水"游资炒作或为祸首

一年前,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的生姜,零售价曾高达20元/公斤。但眼下,这一价格已降至4元/公斤。从平度产区收购的大姜,去年同期收购价4元/公斤,如今狂跌至0.6元/公斤……

受供求关系影响,农产品出现价格周期性波动本属正常。但如此揪心的“高台跳水”,其背后原因是什么?记者日前赶赴平度大姜产区长乐镇一探究竟。

价格跳水受多方因素影响

“平度大姜种植规模总体平稳,往年5万亩左右,今年近6万亩,”平度农业局蔬菜站站长王福毅介绍,目前主要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,这是全国大姜整体市场的影响,从资金大户囤积居奇,传导到种姜户“囤姜”,最终酿出今天的苦果。

落户在平度李园街道的青岛仁禾生姜发展有限公司,运营着总投资25亿元的生姜种植加工出口项目,已建起国内最大的生姜贮存恒温库,周转贮存量达2亿公斤,并发展了1000亩订单大银川癫痫病首选医院姜生产基地。对于大姜市场起落,作为置身其中的亲历者,“仁禾”自然冷暖自知。

“生姜价格大幅下跌,是多种因素在这一时段叠加造成的”,生产总监张立果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,一是气候原因。今年雨水充足,影响了鲜姜品质,易腐烂,不耐储存,因此姜农急于出手;二是大姜产量增加。价格飞涨激发了姜农种植积极性,从全国范围看,不仅种植规模扩大,生产方式也加速优化。譬如,许多姜农已变传统的大田种植为拱棚、大棚种植,延长大姜生长期,使大姜亩产从6000斤增加到10000斤,甚至15000斤;三是国遗传性癫痫疾病该怎么治疗际市场变化影响,战乱、金融危机持续影响,降低了国际市场对大姜的消费需求。

张立果认为,更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炒作,200商丘治疗癫痫病最好的医院9年游资介入,囤积居奇,带动了巨量“散户”跟风。“囤姜”不卖,积压太多,市场出现供过于求。

“从2009年到2011年,生姜市场经历了三部曲:大户‘囤姜’,价涨——散户‘囤姜’,价再涨——供过于求,价大跌”,张立果分析,第一年明显是“大户”在唱戏,价格迅速拉升。2010年,种姜户蜂拥跟进“囤姜”,这一年11月,大姜收购价一路飙升到5元/公斤的最高值。今年,大姜库存量愈积愈多,控制小儿癫痫如何治疗价格的 “大户”早已离场,价格拉升动力明显减弱,而实际市场供需已出现严重供过于求,从4月份起,大姜收购价从3元/公斤降到 2.4元/公斤,1.6元/公斤,1.2元/公斤,0.8元/公斤,一路下滑……

姜农大都血本无归

秋阳撒满平度长乐镇的田野,到处可见一户户姜农带着雇工在地里收姜。这里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“蟠桃大姜”的产区,刚收获的块茎饱满的大姜,在田间垒起一堆堆金色的“姜山”。此情此景,大孙家村村民孙学平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。

“种了7亩姜,每亩赔了2500块。”孙学平弄不明白,一年间大姜市场行情坐上了“过山车”。去年他种了3亩姜,亩产4000公斤,10月份收获时,收购商上门求购,4元/公斤,还帮着他下田收获,每亩姜纯挣一万多块。看着行情好,老孙扩大了种植面积,今年雨水大,产量减至3500公斤/亩。但每亩姜的投入,从农资到劳力成本,由去年4000元涨到了5000元,秋后的收购价让老孙傻了眼:6毛/公斤,每亩大姜毛收入2000元,把成本算进去,7亩大姜一共赔了17500元。“俺估计明年种植面积会减少一半,”孙学平告诉记者,一年前的时候,农户们是把已种下去的小麦,刨了种上大姜,但眼下,周边不少农户把姜田又种上了麦子。

“有比俺更惨的”。老孙说,村里有人去年种了十几亩大姜,存在窖子里,有人出20万元他都不卖,还等着价格涨得更高,但现在,“连两万元都卖不回来了!”

强家村村民冷芝顺,更有一种“欲哭无泪”的感觉。老冷一边指挥雇工把大姜运上“仁禾生姜”收购车,一边接受记者采访。他去年种了20多亩大姜,每亩单产近万斤,亩收入1.5—2万元。“大姜创造财富神话”,今年,一咬牙承包了80亩姜田,“就想赚个大的,来个一夜大富”,他苦笑着对记者说,没想到现在姜价跌成这样,一下全砸进去了。

冷芝顺在承包费、劳力等方面投入较大,每亩大姜成本近8000元,亩产3000公斤,他按合同把大姜卖给仁禾生姜有限公司,执行的是1.6元/公斤的收购价,亩收4800元,扣去成本每亩还赔3000元。“生姜攒得太多了。”老冷长叹,去年的黄姜,加上今年的新姜,都“拥挤”在市场里,价格实在上不去。

“越想赚大的,赔得越大,”老冷说,今年四乡八疃种姜的,吃大亏的都是这些人。

市场何时回归理性

“这一轮农产品行情大幅起落,追根溯源,2009年起游资进入大肆炒作是祸首”。王福毅认为,正是由于游资炒作一波波的传导,最终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。

“幸好和仁禾生姜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!”对冷芝顺来说,这是他今年“不幸中的万幸”,“仁禾生姜”预支农资投入,收购“保护价”减少了他的损失。“仁禾生姜”与当地农户有这样一纸收购合同:公司为农户制定合同收购价,当市场行情低于这个价格时,执行合同收购价;当市场行情高于时,收购价则“随行就市”。对农户来说,这是极具吸引力的协约。但当时很多生姜种植大户或被收购商高价吸引,或自囤生姜待价而沽,没把企业收购当回事儿。

一年后的今天,“仁禾”收购方式不仅让姜农得到安慰,也让他们看到希望——用可持续的方式“理性挣钱”的希望,这种方式就是“公司+农户”。实际上,这已不是新鲜做法,面对莫测的市场,龙头企业是农户最好的“护航者”,问题的关键是,如何实践这种模式。

“企业要解决好农户获益问题,”王福毅认为,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,龙头企业在产业合作中增加“让农户赚钱”的权重,必将有利于形成一条更紧密的“农工商”产业化连接纽带。

“对企业而言,虽然损失了一些利益,但从长远看,将赢得长期稳定的货源”,张立果分析,企业对农户让利这一举动,换来的是双方长期更大的互利共赢,也有利于大姜产业稳定发展。业内人士认为,面对日益充满变数的市场,需要更多“仁禾”这样的龙头企业,能够给予农户更多的扶持保护,把他们吸引到“大树”下来,形成抵御市场风浪的共同体。